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

釐清觀念: 教練講習非訓練課程

發證單位1:  中華民國攀登協會 http://climbing.org.tw
發證單位2:  中華民國獨木舟協會 http://kayaking.org.tw

前言: 很多民眾在報名這兩項活動(教練講習或訓練課程)時, 都誤以為, 教練講習內會教所有這項運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與技術, 而在報名訓練課程時, 都想說應該訓練完畢後就可送一張教練證才對, 針對上述狀況, 自公元2000年到今天2015年, 年年發生, 年年解說, 但還是很多人都不了解其中的邏輯先後次序與關係, 因此特別為文說明.

本文: 人類玩運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強化生命的力量, 除了讓我們可以更有力氣活久一點, 而且還可以和我們的異性夥伴生多一點, 借以延續人類的歷史與生命,  所以一出生我們就開始爬, 然後站, 接著走, 最後是跑, 我們可以做很多事, 很多人都以為是天生的, 是看一下就會的, 我們不需要老師, 也不需要教練, 靠著模仿, 我們可以完成很多事情.

但一項陌生的運動就沒有那麼簡單了, 因為它有時候跟你的陸地思考是完全背離的, 像游泳等水類運動就是如此, 你想用登山那一套狠狠地利用你的兩條腿去踢水, 那簡直就像是大象在水中走路一樣, 又笨又重然後馬上沉下去, 以至於現在一般的游泳啟蒙(基礎)課程至少都是10節課, 上完後你好像會游泳了, 但卻游不久, 不是一下就喘吁吁, 就是喝水喝到飽, 於是你就得打鐵趁熱繼續練, 要練多久呢? 當然是因人而異, 但大部分人應該都是一個暑假, 等你隔年下水時, 你發現你可以來回游20趟都不用停, 這時候你就會很有虛榮心的想去參加日月潭長泳, 雖然號稱3000公尺, 抱著浮標從頭飄到尾, 沿路還有東西吃, 但那樣的成就感真是無與倫比.

這時候你就在想, 那麼參加救生員訓練應該不是甚麼了不起的事吧, 我那麼年輕又那麼有活力對不對? 於是立馬報名先檢測個自由式+蛙式200公尺五分鐘游完, 緊接著就是三或四週噩夢的開始, everyday這個英文單字就是在那個時侯才學到的, 每天三小時, 每天喔, 一到場就是四式各一百, 然後開始操救生課, 中場休息後開始前再四式各一百, 再操課, 然後在收課前再四式各一百, 然後每周六還要溪訓, 每周日要海訓, 開訓前有20幾名報名的有志青年浩浩蕩蕩, 結訓後只剩不到十名, 但結訓不是終點, 還要經過一個檢測, 檢測通過後, 還要再實習溪海各一次, 才可以領到救生證.

綜觀上述過程, 好像不是所謂的, 參加一個救生講習就可以拿到證照這麼簡單吧! 實務上, 如果你從來沒摸過水, 應該要先去上10節課, 再加上一個暑假的練習, 然後第二年再去參加20~30天的救生員講習, 然後通過檢定, 最後才可以拿到證照, 總計學習時間到拿到證照至少需要兩年.

說明: 如果你不會游泳的狀況下, 要去拿個救生員證(還不是教練證), 就至少需要七百天, 那麼為什麼你只體驗過一兩次的平台舟巡禮, 你就想拿獨木舟教練證, 同樣的, 你只體驗過一兩次的上攀, 爬得還不錯, 你就想說拿個攀岩教練證應該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吧.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